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本文来源:刘胜军大局观
文/ 刘胜军
面对“逻辑重构”,只有清空既往的“成见”,才有可能看清未来的机遇。——刘胜军
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,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。——德鲁克
A股破3000点后,“私募魔女”李蓓、民间股神林园等人频频高呼牛市即将来临,嗓子都喊干了,却迎来了两度跌破2800点、一度跌破2700点。连子弹打光的胡锡进也hold不住了。何也?
四个字:逻辑重构。
当今世界,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逻辑重构。在逻辑重构的背景下,既往的经验可能是错误的。《原则》作者达利欧说的好:
• 大多数人并没有以史为鉴,而只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,然而一生的时间过于短暂,无法提供所需的经验和教训。
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句名言: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,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。
是时候直面“逻辑重构”了。
1、从全球化逻辑到国内大循环逻辑
由于全球化导致的财富再分配,利益受损者(尤其是美国的锈带工人)的愤怒情绪,导致全球走向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。在这种情况下,全球化不是死亡,而是退潮。疫情中争夺呼吸机的痛苦体验,加大了各国在更多产业确保“独立自主”的决心。
在这种大背景下,全球产业链重构也会随之而来。跨国公司在产业布局时,地缘政治取代单纯的经济因素成为重要考量。国内公司也需要综合考虑成本、关税、地缘政治因素而进行调整和适应。
2、从发展逻辑到安全逻辑
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发展的单一变量,变成了发展与安全的权衡。随着大国博弈的加剧,安全有被放大的趋势。“国家安全”已经成了美国用来打压其他国家的便捷武器,取得了类似于“莫须有”的威力,华为的遭遇即为明证。在这种背景下,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会面临更大的国际政治冲击风险。
3、从拜登的慢逻辑到特朗普的快逻辑
世界已经在忐忑不安中准备迎接特朗普2024年再度问鼎白宫。拜登代表着“旧秩序”,正如他的标志性语句“美国回来了!” 特朗普代表着推倒重来;拜登任内,世界大变局慢速演进,特朗普则会推动变局加速前进——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,这是特朗普令人头大之处;特朗普极度自恋的精神特质,以及他最后一个任期的“无所顾忌心态”,都意味着世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(致命失误:“深层政府”痛失扳倒特朗普的机会窗口)。
4、从和平逻辑到战争逻辑
二战后美国治下70多年的“长和平”很容易造成“和平综合症”,即人们已经很难想象21世纪还会出现大规模战争。须知,当下是从“美国秩序”向“多极秩序”转换的动荡期。孟晚舟事件提醒我们:21世纪没有改变国际政治的“丛林法则”。俾斯麦那句名言并不过时:“这个时代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与议决所能解决的,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。”
俄乌冲突、巴以冲突、胡塞武装,这一系列局部战争,或许只是秩序重构的开端。我们不应忘记不久前去世的基辛格博士关于“第三次世界大战”的历史忧虑(拜登:我和基辛格经常意见不同,且分歧严重)。
胡塞武装
5、从高速度逻辑到高质量逻辑
的确,改革开放第一个40年9.5%的年均增速令人目眩。但也不能忽视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后遗症:环境污染、腐败问题、债务问题、房地产泡沫、贫富差距扩大......高质量发展,是必然选择。通往高质量发展之路,并非坦途。要淘汰“恒大”、“中植”这样的“劣币”,阵痛不可避免。在这一过程中,很多企业家因为低估了政府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,而被时代车轮无情碾压。
如果把“高速度”比喻成“此岸”,“高质量”则是“彼岸”。彼岸是美好的,但我们仍要趟过一段湍急的河流险滩。
6、从效率逻辑到公平逻辑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命题。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,代表着对效率的追求。这种追求极大解放了生产力,解决了温饱问题,将中国带到了中等收入水平。如今,中国已经到了必须也能够追求共同富裕的阶段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古老智慧必须铭记。皮凯蒂《21世纪资本论》指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:美国式资本主义极大激励了创新精神,却无法实现必要的社会公平(破除“金融精英论”进行时:金融业降薪潮来袭)。
中国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: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,我们既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实现创新发展,又要逐步推进共同富裕。如何确保在不挫伤企业家积极性的情况下实现共同富裕?这是个高难度的艺术(稳定民企预期需要理论创新:企业家精神才是第一生产力)。
7、从模仿逻辑到创新逻辑
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,一靠低成本优势,二靠独步天下的学习和模仿能力。坦率地讲,美国企业擅自从0到1的创新,中国则擅长从1到100的创新。创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路径。美国的技术卡脖子,更凸显了自主创新的紧迫性。
从模仿逻辑到创新逻辑的转变,是一个“裸泳者现”的优胜劣汰过程。一些昔日的“成功企业家”可能被无情淘汰,企业家群体的大洗牌已经开始。
创新是艰难的。在企业层面,它要求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。在国家层面,则要求“有恒产者有恒心”的法治环境和“小政府、大社会”的创新空间,法无禁止皆可为。就此而言,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8、从“全球公民”逻辑到民族主义逻辑
前些年,“全球公民”(global citizen)一词很流行,给人以国家界限在逐渐消失的假象。如今,随着国家间摩擦的加剧,民族主义情绪在全球都显著升温。企业、个人甚至一些小国,被迫在大国博弈中“选边站”。在这种背景下,每个人都必须对“国之大者”高度敬畏。罗昌平因为不尊重“冰雕连”、李昊石因为调侃军队而付出了代价。
9、从“西方化逻辑”到“中国式现代化逻辑”
大约两千年前,佛教传入中国,对中国本土文化带来很大冲击。但是,中华文明显示出强大的韧性、包容和同化能力。最终,不是佛教改变中国,而是中国改变了佛教——禅宗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。
鸦片战争以来,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大冲击。与彼得大帝的俄国、明治天皇的日本一样,中国也自然而然开始了“西方化”进程。然而,过去几十年的西方化,仅仅是一个短暂的阶段,而不应视为永久的趋势。须知,中国的主体文明有着5000年的辉煌,美国建国也不过240多年而已。西方哲学大师罗素100年前在《中国问题》中指出,“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,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”。
六祖惠能和南华禅寺
美国头号“中国通”费正清(John King Fairbank)在几十年前就深刻地预言,“目前中外传统合璧的倾向已经很明显,但科技、相似的产品和机制,都无法消除中美两国在社会结构、政治史和价值观念上的反差,两国在生态人口状况和传统上的差异如此之大,要同化这两种文化是无法做到的。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中国人民将在他们的历史传统下继续他们的生活。”
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。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质决定了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必然逻辑。给定过去几十年的西方化,这意味着一场宏大的“叙事转变”。与西方化相比,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物质和精神文明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而非单纯的GDP和无止境的物欲;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与集体主义文化对应的共同富裕,而非西方个人主义下的贫富分化。
从哲学逻辑上讲,“中国式现代化”是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,提供了美国模式之外的另一种方案。虽然这一过程是漫长的,且未来图景并非清晰可见,但意义宏大。罗素说得好:
• 我们西方人执迷于“进步”,把“进步”当成伦理道德,掩盖我们希望促成变化的欲望。我们的文明优越感也只是一场幻觉。这种偏狭短浅在我们的文化中处处可见,很容易导致政治灾难,祸及人类文明。
• 中国有了复兴精神,如果再能阻止外邦为非作歹,就有可能发展一种新文明,比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文明都优秀。如果中国在实现国内安定后,不去做强国一心只想满足物欲的活动,转而建立更有效更公平的经济制度,那么中国将在人类急需之时带去一个崭新的希望。
站在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
企业家也好,投资者也罢,还有普通消费者,都不可避免地见证世界历史的这段“逻辑重构”。愿望不等于现实。我们应该放下愿望,更加客观、冷静地面对这场宏大的逻辑重构:
——学科类校外培训为何受到整顿?因为它是典型的内卷产业,既放大了社会焦虑,也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,更会毁掉一代儿童。
——房地产三条红线为何出台?因为房地产不仅是金融危机之母,而且会加剧社会阶层固化,进而导致年轻人的躺平心态。
......
对每个人而言,逻辑重构都是一场认知上的巨大冲击。也许,很多人会在巨变面前患上“抑郁症”。
逻辑重构,不等于没有机遇。但这种机遇是“结构性的”。更重要的是,只有清空既往的“成见”,才有可能看清未来的机遇。
佛曰:放下便是拥有。
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历史画卷正在徐徐打开。
加入“秘境追踪企业家游学”,
携手穿越世界政治经济迷雾,
走出“大变局抑郁症”,
不负大美中国,
做不确定时代的明白人。
股市回暖,抄底炒股先开户!智能定投、条件单、个股雷达……送给你>>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王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