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9日,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宣布,2023年,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,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1.6%和12%,创历史新高,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。汽车出口491万辆,同比增长57.9%,首次跃居全球第一。
此前,海关总署就预测,中国汽车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将双双跃居全球第一,这意味着中国汽车来到重要的里程碑式时刻,产销创新高的同时,更迸发出全新动力。
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与汽车强国,是密不可分的命题。随着一辆辆中国造汽车舶向海外,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才刚刚开始,从“跑全球”到“产全球”,坚持技术领跑和深化产业布局,将持续打开海外市场空间,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新能源是核心增长点
从动力路线上看,传统燃油汽车仍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,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十分迅猛。2020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近7万辆,仅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.0%;2021年,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1万辆,同比增长3倍;2022年,新能源汽车出口67.9万辆,同比增长1.2倍;2023年,新能源汽车出口120.3万辆,同比增长77.6%。这一增速走势,与国内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曲线接近。
中汽协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、泰国和英国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,近年来,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,产品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,正逐步为全球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,汽车出口规模逐年提升。
出口量实现爆发式增长,离不开技术说话。相关数据显示,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,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%。在新能源汽车核心“三电”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技术中,已经是全球领先。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。2023年上半年,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.4%,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0个百分点,同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
“长期以来,汽车都被视为是工业强国的标志,我们观念里的世界工业强国,美国、日本、德国无一不是汽车工业强国,中国汽车出口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,随着智能化的加持效果逐步凸显,未来中国出口潜力更是巨大。”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,智能化技术领先带来竞争力提升,叠加引领电动车国际潮流,海外市场将成为自主品牌的新蓝海。
全球化布局提速
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,数字背后的荣耀和潜力值得一说。
“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”的成绩要理性看待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付炳锋指出,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,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。因此,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。实际上,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,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,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才刚刚开始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则认为,汽车出口基本分五个阶段:机遇型贸易、品牌型贸易、简单KD制造、全面本土化制造和全面国际化。“目前,中国车企基本处于第二、第三阶段,有的企业直接跳至第三、第四阶段。”
早在2023年8月25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了《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3—2024年)》,强调要推动汽车出口提质增效。鼓励汽车企业加快研发和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产品,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,加强与航运企业、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,巩固扩大重点国家和地区市场汽车出口,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,培育汽车出口优势。同时,指导行业机构组建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,促进企业之间实现信息资源、网络渠道等共建共享。
今年,比亚迪在泰国的海外首个整车生产基地将正式投产,在匈牙利、印度尼西亚的建厂计划也在推进中;长城汽车在巴西的整车厂即将投产,计划辐射整个美洲区域;上汽共有印度、印尼、泰国、巴基斯坦四个海外基地,未来在海外业务中,本土化生产的销量结构将进一步提升。
随着中国整车企业的产业布局、产业链整合不断深入,电动汽车+零部件的出口模式,将持续向产业链本地化发展,“一车出海带动全链”的模式正加速显现,从整车出海到汽车零部件出海、海外合资等多元出海模式正在持续深化。
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,未来随着体系能力的逐渐建设,特别是在海外服务能力等融入到当地社会,中国汽车出口还是会继续保持优势。近年来车企竞争力显现,可以适当保持快速增长,预计2024年新车出口量将有超60万辆的增量。
南方+记者 魏泓泉